中新网广西新闻3月13日电(吴建林 龙景涛)近年来,电瓶车和三轮电动车已成为民众日常出行的主要交
按需定制
中新网广西新闻3月13日电(吴建林 龙景涛)近年来,电瓶车和三轮电动车已成为民众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由此引发的道路安全风险隐患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夜间出行时,由于车辆灯光亮度不足和安全保护措施不完善,各类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交通安全无小事。自2024年5月起,针对桂林市独特的地形特点、夜间车辆辨识度低以及民众安全意识薄弱等情况,广西桂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推出了“荧光守护”交通安全创新实践。该行动构建了“车辆+道路+设施”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有效解决了夜间行车“看不见、难发现”的痛点,实现了交通事故预防的全链条管理闭环,为山区城市夜间出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荧光守护’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涉及电瓶车、三轮车的夜间交通事故同比下降了11.4%,国省道事故死亡人数减少了8.89%,民众夜间出行更安全。”桂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大队长张碧剑说道。
“这个反光贴真是便民利民的好举措,对我们夜间安全驾驶电动车非常有帮助。”“感谢桂林交警,有了这个反光贴,我夜间骑车时感觉安全多了。”……活动现场,市民们纷纷为桂林交警的“荧光守护”行动点赞。
2024年12月中旬,桂林交警部门开展了“荧光守护”暨“被看见、才安全”活动,免费为市民的电瓶车、电动三轮车等车辆粘贴反光标识。活动现场,一块块荧光黄的反光标识被陆续粘贴在电瓶车和快递三轮车上,标识上印有“被看见才安全”的字样,粘贴在车辆的尾部、侧面或前部等醒目位置。这些反光贴能在夜间通过灯光反射,使同向或对向车辆的驾驶员及时感知,极大的提升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据了解,这些高亮反光标识采用醒目的荧光黄色,具有远距离反光和穿透雾霾的特性。车辆粘贴反光标识后,在夜间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能让过往机动车驾驶人更容易发现,有很大成效避免撞车、追尾等交通事故的发生,为市民出行增添了一份安全保障。自活动开展以来,桂林交警部门通过“七进”活动,结合日常巡逻、纠违等,累计为市民张贴了128万张高亮度荧光反光贴。
如果说在电瓶车上粘贴荧光反光贴是“主动发光”,那么在道路上设置反光设施的“被动发光”方式则逐步提升了民众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桂林交警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完成了复杂道路中央隔离设施的反光贴设置,形成了连续的视认性防护带,提升了车辆及道路设施的夜间可视性。同时,还采用了“三色分区警示系统”,在弯道处设置蓝绿渐变反光带提示减速,桥梁路段安装红色警示灯带,临崖临水区域铺设荧光防护栏。这些措施有效将夜间行车视认距离平均延长了40米,驾驶员反应时间缩短了1.2秒。截至目前,桂林交警部门已在全市范围内的道路中心护栏立柱上双向贴反光膜标签5万张,在车流量较大的路段设置太阳能主动发光道钉258个,市区主要路口路段上安装太阳能警示灯136组。
交警部门统计,今年以来,桂林市夜间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在2024年分别下降1.83%、31.58%的基础上,分别再下降5.6%、19.23%;全市道路交互与通行亡人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在2024年下降了24.64%、27.78%的基础上,分别再下降19.23%、17.31%。一组组连年下降的数据背后,离不开“荧光守护”行动的持续开展。
“下一步,桂林交警将继续从车辆、道路、设施等方面持续推进‘荧光守护’行动,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劝导,增强民众交通安全自护能力,最大限度防范道路交通事故,构建智慧化交通安全体系,着力打造全国可复制的‘桂林样本’。”桂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负责这个的人说。(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